一、齐云山:十三公里的江湖路
国庆首日,我踩着晨光站在登封桥前,望着云雾缭绕的齐云山,突然想起《剑来》里那句 “山高水远,江湖再见”。此行从登封桥起步,目标是登顶后的云海,却没料到这一路竟走出了几分剑修赶路的意境。
起初是缓坡石阶,两旁古木参天,偶尔有山泉从石缝渗出,叮咚声像极了书中描述的 “山精吐纳”。行至三公里处,石阶陡然变陡,每一步都要攥紧扶手,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时,才真正体会到 “修行如登山,半步不可退” 的滋味。沿途遇到挑山工背着百余斤的物资往上走,黝黑的脸上挂着笑意,倒让我想起陈平安背着剑匣走江湖的韧劲 —— 平凡人的坚持,本就是最动人的江湖气。
全程 13 公里的山路,走了近六个小时,手机计步器显示消耗了 2000 卡路里,相当于一场高强度的修行。登顶时恰逢云雾散开,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,宛如剑仙俯瞰的江山,那一刻突然懂了《剑来》里说的 “登高见远,方知天地之大”。下山时晚风渐起,衣袂翻飞间,竟错觉自己也成了这山水中的一缕侠气。
二、家山寻味:无人机下的 “野趣图”
返程后第二日,跟着老婆带着竹篮去后山摘野果。说是 “杨桃”,其实是家乡对野生猕猴桃的俗称,此时的果子还带着生涩的浅褐色,一颗颗挂在藤蔓上,藏在浓密的绿叶间,不仔细扒拉根本发现不了。这生猕猴桃可不能直接吃,咬着又硬又涩,得装在竹篮里带回家,铺在阴凉的窗台边放两天,等表皮微微发皱、捏着软乎乎的,才算真正成熟。
除了野生猕猴桃,后山还有八月炸和板栗。八月炸的果子像个小灯笼,成熟后会裂开,露出里面雪白的果肉,咬一口软糯香甜;板栗则藏在带刺的壳里,得用树枝把壳敲开,才能取出饱满的栗子。操控无人机飞上天空,从屏幕里望去,成片的树林像打翻了的绿墨,山间的溪流蜿蜒如银带,散落的野果点缀其间,竟真有几分《千里江山图》的意境 —— 原来最动人的画卷,从来都在自然里。
三、中秋:南园里的南北味
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,往年中秋在北方家过,今年跟着南方媳妇回了她外婆家,倒让我真切尝到了南北方中秋不一样的温暖滋味。
南方外婆家的中秋,从头到脚都透着 “团圆” 的热闹,这天没等到晚上,家里就热闹了起来。老外公坐在主位上,见人来齐了,便笑着招呼大家入席。特意拿出珍藏的口子窖和大家共饮,没想到老外公酒量还不错,哈哈哈。大家一起推杯换盏2杯过后我就败下阵来,这几年的酒量是越来越差,然后就去隔壁屋睡觉了,朦朦胧胧中听到了他们摘柿子的声音,出门一看老丈人竟然上了树,这也是艺高人胆大啊,让我上的话我是不敢的,主要是怕树撑不住我。
媳妇靠在我身边,轻声说:“外婆家的中秋,总这么热闹。” 我望着眼前的景象,突然想起家的中秋 —— 每到这天,老妈总会提前在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桌,放上月饼、苹果,对着月亮轻轻念叨 “求月亮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”,祭拜完才能开饭。饭后大家围坐在炕边,奶奶捧着烤得温热的板栗,慢悠悠讲嫦娥奔月的故事,暖融融的热气裹着故事,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中秋记忆。
如今在南方外婆家,没有了北方拜月的仪式感,却多了几分阖家围坐的热闹,还有老外公酒杯里的醇厚酒香。其实无论是南方的团圆宴,还是北方的拜月礼,内核都是对家人的牵挂。这个国庆,从齐云山的江湖气,到后山摘果的野趣,再到这个南北交融的中秋,每一段经历都像一颗浸了蜜的果子,嚼在嘴里,甜在心里。
真好